怎樣才能打開Jovi?
首先進入【設置】,找到【jovi】,點擊【游戲模式】一欄,將【游戲模式】后面的開關打開,即可開啟游戲勿擾,開啟后在運行游戲時將不會被懸浮通知打擾。游戲中,來電提示懸浮在屏幕上方,等社交應用以畫中畫的形式呈現,不影響游戲視野在4G網絡下開啟VoLTE通話功能,或在WiFi網絡下,都能邊通話邊游戲。vivonex還支持游戲引擎,聯合騰訊與網易深度優化了游戲體驗,vivonex與虛幻引擎達成深度合作,賦予了吃雞游戲更出色的表現。不僅如此,vivonex搭載游戲虛擬環繞聲,戴上普通耳機能實現聽聲辨位,吃雞游戲體驗更加出色,如今已經匹配了網易的荒野行動,后續還會支持更多游戲。
用iPhone聽音樂,哪個app最好用?
AppleMusic是一個上限很高的音樂軟件,會玩的話,配合iTunes絕對是市面上最好用的在線音樂播放器。但是其同樣有一些讓很多人無法忍受的缺點。
比如:
⑴本地化較差:外語歌無翻譯、部分日語歌名只顯示羅馬音、檢索系統不支持模糊搜索等。
⑵綜藝歌曲、網絡歌曲、翻唱,以上內容版權較少。我總結下,就是不打算發行實體專輯的很多都沒有。
⑶無評論,無社區互動,無除了聽歌之外的功能。簡約簡陋只在你一念之間。
⑷會員制服務,必須付費才能使用。
⑸下載的音樂只限會員期間播放,大陸區甚至沒有開放購買權。同時,更換AppStore的賬號后,下載的歌會被清空,除非是之前購買的或者上傳的。
能忍受這些缺點的可以無腦考慮AppleMusic,因為它的優點更多。
(一)簡潔易用好看的界面。無開屏廣告,無直播提醒,無各種低質量推送。另外,擁有全網最高的專輯封面畫質。如下圖,很明顯,音樂界面雜亂并且專輯封面畫質很差。我看了一下,Q音的范特西封面63KB,而AppleMusic的范特西封面1.6MB。據我觀察Q音所有的封面都不會超過200KB,就算唱片公司上傳了4000X4000的封面,Q音會自動壓縮成500X500或800X800的大小,這個大小在手機上看都是糊的,更別提iPad和電腦了。(而且Q音會把封面強制裁切成正方形,仔細看,下圖Q音封面的上下都少了一截。)
而這方面網易云做得要好一些。以下圖專輯為例,雖然也壓縮了十倍,但這個大小在手機上看足夠了,不至于像Q音這么夸張,都糊到姥姥家去了。順帶一提,Apple之所以對封面畫質有這么高的要求跟其視網膜屏幕的標準有關,Apple要求就算在5K的iMac上看,封面也不能糊。
(二)音質。首先是有損壓縮的對比,對比曲目是腰樂隊的晚春。
于音樂下載的HQ高品質(14.9M)
于AppleMusic下載的標準AAC(13.1M)
可以看到,Q音的16KHz到22KHz比AppleMusic要少很多。特別是20KHz以上直接砍沒了。反映到聽感上,就是Q音不如AppleMusic通透。這不是這一首歌的現象,而是mp3壓縮的特性決定的。
而無損壓縮的部分,普通無損在頻譜圖上已無法區分。從聽感上,Flac與Alac相信也無太大區別。但是,Q音/網易云有大量的歌并沒有無損版本。而AppleMusic曲庫里所有的歌都有無損版本(到今年年底的時候)。更何況AppleMusic有大量的專輯還有高解析度無損。以BlackSabbath的同名歌曲為例,都以最高音質來下載,您看看文件大小就知道區別了。
(三)Apple產品之間高度整合,在Apple所有設備上都有均一的體驗。與自家的AirPods系列和Siri的配合最好。通過AirPlay連接HomePod系列后可以實現iPhone/iPad同步顯示歌詞并且能用無損以及杜比全景聲。另外,AppleWatch端的全功能的音樂app也只有AppleMusic。
此外,還有電視端和汽車端,全平臺就對了。
(四)一次付費即可暢聽,無二次消費。
(五)全網最劃算的音樂會員。
這是AppleMusic大陸區的價格。最右邊的家庭允許6個人一起團購,這樣算下來每人每月只要2.5RMB。與此同時,你還能享受到Q音/網易云根本沒有的高解析度無損以及Apple獨家的杜比全景聲專輯。
并且如上所說,所有專輯都無需另外付費。
(六)作品頁面分門別類,易于探索。
音樂:專輯、單曲/EP、合集、現場版專輯,所有都混在一起。
網易云音樂:專輯、單曲/EP、合集混在一起(左);現場版專輯單獨一類(右)。
AppleMusic:專輯、單曲/EP、合集、現場版專輯,以上每個都單獨一類,整整齊齊。
相同專輯不同版本,AppleMusic整合在一起。專輯展示頁面只顯示其中主推的一版,查看該專輯再顯示其他版本。
Q音/網易云:不同版本混在一起,且無任何標示。
(七)高質量歌單與分類。AppleMusic的歌單都是由世界各地的專業音樂編輯編寫,他們只做精品歌單。心情、使用場景、音樂類型、藝人,各種分類讓你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
如果你打算系統地聽各種類型的音樂,但不知道怎么入門,AppleMusic是蝦米倒了之后最好的選擇。
并且這些歌單的封面都精心繪制,現在還推出了動態封面,非常精致。
(八)無地區限制。
如果你在國外的話,Q音/網易云大部分的歌都會變灰,無法播放。很多人為了正常使用還要掛回國的科學工具。而AppleMusic只要在地球上就都能播。比如在使用外區AppleMusic的朋友們,你們就是在“海外”使用AppelMusic而沒有受到任何版權限制,發現了嗎?這其實是因為國內音樂軟件只買了大陸地區有限播放的版權,而AppleMusic作為老實人,買的是全球播放的版權。
(九)因為AppleMusic在全世界各地都有獨立運營,所以用外區AppleMusic的話能看到很多不存在的歌,省去了當的痛苦。
(十)最強的來了,配合iTunes,實現強大的音樂資料庫整理以及音樂整合。
這張專輯并未上架任何音樂平臺,但是你可以把本地資源導入iTunes,這樣它會出現在你的AppleMusic資料庫內,而且跟AppleMusic正常提供的在顯示上無任何區別。你最多可以上傳10萬首歌也就是大概1T的音樂(不計入iCloud空間),所以就算AppleMusic沒有的歌你也可以無腦導入,再也不會因為版權分散的原因同時使用多個音樂app了。當然,Q音/網易云也有類似功能,但是這些平臺上傳的歌有時會無法顯示封面和歌詞,云盤容量只給你幾十G(相比1T實在太少了),部分會員歌曲無法上傳,敏感的歌也無法上傳,總之限制多多。
iTunes還可以編輯AppleMusic內歌曲的信息(歌詞、封面、音樂類型、歌曲長度,音量等等),比如這張專輯,我把封面改成了初版的封面,把音樂類型改成了RB,這也是AppleMusiciTunes獨一檔的功能,非常個性化。
而這個功能我用的最勤的就是修改封面了。很多專輯封面有多個版本,你可以改成自己喜歡的。下圖這張專輯的原版是左邊這個,結果正式發行時被緊急和諧成了右邊這個平平無奇的合影,而AppleMusiciTunes給你選擇的權利。
AppleMusiciTunes還有好多好玩的功能,比如智能播放列表。按照下圖的設置后,你加入資料庫但從沒聽過的歌就會被自動放到這個播放列表里。通過這個功能還能幫你挑出你所有的live版歌曲、你最久沒聽的100首歌、你樂庫里發行時間在2000到2010年間的所有音樂…還有好多好玩的組合等你探索。
最后不得不說的就是資料庫。AppleMusic會自動把你資料庫里的歌(就是點了加號的歌)按藝人、專輯、類型等分類。這使得你無需再手動建一個個歌手的專用歌單,因為已經幫你整整齊齊地分好了。
此外,也可以在你的資料庫里檢索作曲者。如果你聽古典的話,這是個實用的功能。
說起來,AppleMusic的資料庫很像大家以前用的mp3播放器,里面可以按照歌手,專輯,發行時間等不同查看自己的音樂,而AppleMusic保留了這一傳統。別的流媒體播放器都僅剩歌單這一個查看自己的音樂了。如果你只聽幾百首歌那還好說,如果你收藏了成千上萬首歌,Q音和網易云的自建歌單的邏輯就很難用了。缺乏系統級的整理能力,最后就會出現有十幾個歌單不知道放哪兒或者所有歌都混在一個歌單這種情況。而AppleMusic自動幫你把資料庫里的音樂按音樂類型或語種歸類(如下圖),相當于自動建立數十個科學分類的“歌單”并保持動態更新,再加上之前提到的多維度的音樂查看與管理,可以說收藏的歌越多、越廣,越好用。因為有以上這些功能,我到現在都沒有手動建過自己的歌單。
同時你應該注意到了,AppleMusic非常注重專輯的概念,在以上各個功能中都優先展示專輯而不是歌單。就算在歌單當中也必須有專輯的縮略圖。從iPod時代一直到現在,Apple在軟件設計的層面就希望用戶能有收藏實體專輯的感覺。而高清的封面、嚴謹的分類、齊全的專輯信息等也都是Apple一直的堅持。
說了這么多,總體來說AppleMusic是一個上下限都很高的音樂軟件。你可能無法接受它,也可能用了就離不開,畢竟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五個優點也可能抵不過一個缺點,當然相反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