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生態中,目前只有公眾號大V才能持續的做好微信營銷而賺到錢。
做公眾號起家的大V會把公眾號、社群、個人微信號、小程序結合一起靈活運營。
個人微信號+社群+小程序+是目前很多知識付費,或者營銷策劃人常用的玩法和套路。
這種模式在過去一兩年很火爆,很多社群電商通過這種模式賺到錢了,但是玩的人多了,可復制性太快,用戶疲軟,要持續賺錢,現在是非常難了。
除了競爭激烈和市場原因外,主要問題還是社群+個人微信號+小程序的模式是單一的。
因為社群有生命周期、個人微信號(本質上是朋友圈營銷)觸達用戶少(部分好友才會看到你朋友圈)、小程序沒有粘性,不可主動觸達用戶。
做過單一次社群流量變現后,社群很容易淪為廣告群,主要在于維護優質社群的成本過高,社群活躍、管理是考驗運營能力的。
小程序目前微信給的定位是工具,工具應用的特點就是沒有粘性,而且微信小程序沒有主動發送消息給用戶的權限,根本不可能像公眾號那樣直接發送消息給用戶,跟用戶互動性不夠。
目前小程序只能作為交易變現的工具,比如提供電商功能或者游戲功能或者知識付費結算功能。
其實H5也能做小程序的功能,但是在微信生態中,小程序的用戶體驗會比H5更加的好。
最主要是小程序是微信自己的,相對有流量,所以這里的小程序在整個微信中也可以用H5代替。
而如果單一做公眾號,目前公眾號的打開率其實已經早就降低到2%,何其慘烈,一百個粉絲持續做好微信營銷:公眾號+社群+個人微信號+小程序,通常只有一兩個用戶會去閱讀。
如果直接通過公眾號+小程序變現,真正的廣告轉化變現效果多差可想而知。
所以很多的公眾號的大V會做流量池,通過社群、個人微信號來培養粉絲的忠誠度,公眾號不斷的把粉絲引流到公眾號,比如這樣引流。
通過公眾號的自定義菜單添加的粉絲一般都是非常忠誠的,當然很多號主為了獲取更多粉絲,會在文章中直接放上個人微信號ID。
加了粉絲之后,通過個人號手動拉把粉絲拉進粉絲社群,構成粉絲流量池。
這種方式構成的社群,因為群友目標一致,屬性相同,生命周期會很長,運營維護成本相對會很低,而且社群價值會非常大。
社群和個人微信號好友過多,把小程序附在公眾號文章里面,或者直接把小程序分享到社群或者朋友圈中,就更能夠提升公眾號的打開率和小程序的曝光,海量的曝光,才可能增大轉化率。
目前頭部的公眾號大V,比如咪蒙,十點讀書、一條等,都是采用公眾號+社群+個人號+小程序的模式。
只要需要做營銷或者商業變現,就在公眾號發推文,然后把推文和海報先發到社群,或者分享到個人號微信號的朋友圈。
這樣的公眾號+社群+個人號+小程序閉環模式,才能夠保證微信營銷的持續性,增強粉絲忠誠度和粘性,提高公眾號打開率和小程序的曝光,最終達到高轉化的目的。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其它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