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芯片架構?
芯片架構是指對芯片對象類別和屬性的描述。對于每個對象類別,體系結構定義了對象類必須具有的屬性,并且它還可以具有附加屬性,并且該對象可以是其父對象。主流的芯片架構有ARM、MIPS、x86。
建筑是一個很模糊的詞,具體含義和語境有關。通常提到SOC芯片架構時,一般指的是嵌入式處理器內核的類型,提到x86或arm架構時,指的是指令集。在討論芯片設計時,我們討論電路實現級的微架構。
ARM開源嗎?
開源。
在云、AI、5G等新技術的新時代,底層芯片的多元化架構成為計算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基于Arm架構的芯片不僅廣泛應用于各類智能設備,還在數據中心、云計算、5G網絡、邊緣產品等應用領域持續發力。今年下半年,阿里巴巴、AWS等國內外公有云頭企業紛紛發布了基于Arm架構的最新自研芯片,為云計算市場提供了多樣化的計算能力選擇。如此強勁的市場勢頭,除了Arm自身的低功耗和高性能IP技術優勢,促成了軟件生態系統的廣泛支持。為了給軟件開發者帶來更好的開發體驗,Arm圍繞ArmN《電子報》采訪時表示,Arm對開源社區的投入是長期的、持續的,在目前市場上主流的Linux分發系統中都可以看到。基于Arm架構的開源項目和云原生開發項目數量也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它是一家硬件公司,但也深耕軟件領域。
據Arm最新統計,基于Arm架構的芯片出貨量已經超過2000億。第一個1000億芯片用了26年才達到,第二個1000億芯片只用了4年,可見Arm架構在計算行業新的應用趨勢中是受歡迎的。巨大的市場機會和大規模應用的背后,是Arm的深厚積累和對軟件生態系統的長期投資。
鄒婷告訴《電子報》記者,為了保證基于Arm架構的系統能夠安全處理全球共享的數字數據,保證所有軟件能夠在基于Arm架構的硬件上流暢運行,Arm工程師中有近一半從事軟件開發和工程相關的工作,包括創建編譯器和驅動程序。優化客戶和開發人員在基于Arm架構的系統上的體驗。
"在Armv8時代的第一個十年,Rampamp僅Arm軟件開發人員投入的時間就超過了1000萬人時。Armv9時代的第一個十年,Arm軟件開發者的投入時間大概會超過3000萬人時。"鄒挺告訴記者,如果Rampamp包括Arm生態系統的投資,軟件開發人員的投資時間將超過15億人-小時。
致力于讓軟件開發體驗變得流暢。
延續一貫的核心運營理念,Arm也采用"兼顧軟件和硬件在包括云計算在內的基礎設施領域,以高性能、高效率的IP技術為核心,聯合產業伙伴優化工藝和EDA工具。經過十幾年的持續投入,ARM贏得了開源和商業軟件生態的廣泛支持,形成了完整的Neoverse平臺和生態。鄒婷告訴記者,隨著平臺概念的持續大規模投入,Arm基礎架構生態系統具有靈活性和創新性的特點,吸引了騰訊、阿里云等國內互聯網頭部企業不斷優化項目,進行"點對點"基于Arm架構的軟件協作。
為了給軟件開發者提供流暢的云原生開發體驗,推動硬件標準化,Arm推出了Cassini項目。它計劃通過建立平臺標準和參考實例,構建構建安全服務器、邊緣網關和其他數據聚合設備的框架,并優化云原生軟件棧,以解決云原生生態系統帶來的多樣化挑戰。鄒婷告訴記者,整個生態系統的參與并不局限于芯片商、ODM商等硬件公司。許多原始設備制造商、云服務提供商和其他主要軟件供應商現在都在全力參與Cassini項目。
"標準化"由卡西尼項目倡導,由ArmSystemReady計劃推動。鄒婷說,一個可擴展的"開箱即用"藍圖是實現大規模軟件部署的關鍵。為了將軟件和硬件無縫集成,使各種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無縫"開箱即用"在基于Arm架構的邊緣設備上,Arm在ServerReady方案的基礎上推出了SystemReady,以覆蓋更廣泛的市場和操作系統。
"除了RedHat、VMWare和Windows,現在其他使用ArmSystemReady的商業操作系統還有Debian、Fedora、OpenSuse和YoctoLinux。"鄒婷告訴記者。
積極參與開源項目,激發創新潛能,共創行業共贏。
"支持開源軟件社區及其推動的創新對于Arm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鄒亭到。記者M說,通過Arm對開源社區和開源項目的長期持續投入,基于Arm的開源生態,很多開源社區正在蓬勃發展,日益繁榮。
據悉,Arm長期以來在多個Linux相關的基金會中發揮了積極的技術推動作用,并于2010年攜手生態伙伴發起了Linaro開源組織。與利納羅參與了許多基于Arm架構的Linux應用領域。;美國對開放源碼軟件的支持持續增加。
此外,在Linux基金會-云原生計算基金會(CNCF)的一個項目中,Arm作為白金會員積極參與社區活動。以前很多Arm早期推廣的開源項目,現在已經可以自給自足了。鄒婷指出,隨著軟件開發商加速云端原生軟件的開發,目前基于Arm硬件的持續集成/持續交付(CI/CD)的構建時間每月超過100萬分鐘,DockerHub上針對Arm架構編寫的容器鏡像數量超過10萬個。
面對蓬勃發展的Arm也積極開展了與開源社區的互動和交流。鄒挺告訴記者,為了讓的云原生軟件,尤其是本地化的云原生軟件,在Arm架構上運行速度更快,Arm積極參與的開源組織、社區或項目,將其在開源社區的專業知識和長期積累的經驗貢獻給的開源社區。
TARS、openEuler、OpenAnolis都是由廠商主導的動態開源社區和項目。鄒婷表示,在這些主要開源社區和項目的建設過程中,TARS微服務開發框架已經成功移植到ArmCPU架構上;Arm作為龍蜥社區的治理單位,也在與龍蜥社區并肩作戰,共同推進基于Arm架構的軟硬件協同進化,實現相關功能和性能優化,協助龍蜥社區在社區治理模式、開發管理流程、版本發布等方面不斷完善。
"開源不分國界,Arm正在扮演a橋梁與建筑。;在開源生態系統中。"鄒婷坦言告訴記者,一方面,Arm希望將全球優秀的開源項目帶到,讓這些項目在市場和生態系統落地生根;另一方面,Arm希望將場景帶到全球開源社區,匯聚全球開發者的智慧,共同實現開源藍圖,讓黎齊激發技術創新的潛力,共創行業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