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普陀區市場監管局接到消費者投訴,反映其在外賣平臺上買到了假冒的“CoCo都可”奶茶產品。
經初步調查,在外賣平臺上銷售所謂假冒奶茶的是一家個體工商戶,其通過在店招上和奶茶杯上突出使用“CoCo”字樣等方式,涉嫌侵犯了其他權利人的相關注冊商標專用權。
這家個體工商戶并不“孤單”,通過商標權利人及電商平臺排摸奶茶店注冊商標哪幾類,上海有21家奶茶店共19家經營主體存在類似行為。
他們主要通過加盟形式獲得“CoCo&”商標使用權,但在實際使用中未規范使用該商標,通過店招突出使用“CoCo”字樣、使用含有“CoCo”字樣的奶茶杯、吸管等物料等方式,使消費者誤認為其產品與“CoCo都可”商標權利人存在特定聯系。
“CoCo&”曾經的線上店鋪頁面
“CoCo&”竟然還是個注冊商標(注冊日期:2020年4月7日,分類:第43類-餐飲住宿)。“CoCo&”品牌管理者接受采訪時曾表示不怕被指山寨,更不怕實體店線下沒生意,因為只要成本足夠低,就有辦法利用營銷手段,搶占線上的外賣市場,“11塊一杯奶茶奶茶店注冊商標哪幾類,8.5塊錢給外賣平臺,我不會虧,畢竟我們每杯奶茶的成本只有3塊到4塊錢,‘CoCo都可’拿什么和我競爭?”
6月7日,記者在餓了么平臺上搜索“CoCo&”無果
比如,從2020年11月起,上海錦君食品店四川中路分店從事奶茶果飲現制現售業務。在未經權利人允許的情況下,擅自使用“CoCo&茶飲”店招,“CoCo”字體明顯大于“”,近似其他權利人的注冊商標,消費者容易混淆。
不僅如此,上海錦君食品店四川中路分店還在制售奶茶果飲過程中使用標有“CoCo”字樣的塑料杯、印有“Co”字樣的封口膜和吸管,并在張貼于門店內的價目表中使用“奶茶三兄弟”等與權利人產品相類似的商品名稱,引人誤認為是權利人的商品。
截至案發,執法人員在上海錦君食品店四川中路分店查獲相關問題塑料杯1000個(700毫升和500毫升兩種規格)、吸管850根、封口膜11卷。
而在上述21家奶茶店奶茶店注冊商標哪幾類,執法人員共查獲涉案侵權奶茶杯9萬余個、封口膜79卷、吸管5萬余支、手提袋6萬余個。
這19家經營主體的行為違反了《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