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與數字技術有什么聯系?共享經濟是一種需要通過數字技術實現自身價值的模式。
共享經濟在
數字經濟共享經濟是什么?
一般是指以陌生人和暫時轉讓商品使用權為基礎,以獲取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其本質是整合線下閑置商品、勞動力、教育、醫療資源。也有人說,共享經濟就是人們公平地享受社會資源,以不同的付出和受益,共同獲得經濟紅利。這種分享更多的是通過互聯網這個媒介來實現的。共享經濟和數字經濟區別?
共享經濟的關鍵是資源共享。數字經濟依賴于IT技術,大數據技術服務于經濟。
研究數字經濟的意義和目的?
首先,數字經濟可以促進人力資本的積累。互聯網的普及使得知識的獲取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減少了信息的不對稱和不完全。只要有互聯網設備,人們就可以大大降低獲取學習資料的成本,落后地區在這方面有后發優勢。數字經濟可以有效改善落后地區學習資源匱乏的問題。相對于發達地區的高人力資本存量,落后地區的人力資本提升空間更大,所以數字經濟的發展可能對經濟水平低的地區影響更大。
第二,數字經濟憑借搜索、復制和運輸成本的特性,可以促進技術擴散和知識溢出,使落后地區實現"蛙跳"發展。因為他們可以通過在市場上引進更成熟的數字技術,利用技術擴散來促進增長,引進技術的成本比原來開發的發達地區要低得多。
第三,數字經濟促進市場融合,提高匹配效率和市場可及性。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模式的出現,打破了傳統商業模式的束縛。極低的搜索成本可以提高匹配和交易的效率,還可能創造一些新的消費需求。電子商務平臺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地區之間的貿易壁壘,降低了物流等交易成本,促進了國內市場的整合,可能會對落后地區產生較大影響,提高市場可及性,顯著拓展當地產品的銷售空間。
第四,數字經濟催生了數據這一新的生產要素。經典的經濟增長模型只包含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兩個要素,數據資源是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生產要素。而每一種新的生產要素的出現,必然帶來新產業的出現,帶來產業在空間上的重新布局,為欠發達地區提供新的發展機遇和趕超機會。比如,近年來,一些西部省份正在加快大數據產業建設,成果豐碩。由于地理環境、資源稟賦等原因,這些地區長期以來被"抑郁與焦慮僅僅依靠傳統通信產業的發展很難實現快速增長。大數據產業打破了該地區發展傳統經濟面臨的激烈競爭,發揮了低溫、低電價的比較優勢,從而帶動了該區域比發達區域實現了更快的增長。
第五,數字經濟可能重塑經濟地理格局。數字經濟可以大大降低運輸成本,增加企業選址的自由度,在發達地區土地、勞動力等要素成本較高的情況下,幫助企業向房價低、勞動力成本低的地區轉移。例如,自2011年以來,美國整體工業和服務業呈現下降趨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互聯網的發展削弱了經濟發展的時空約束,降低了企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