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石是如何形成的?
大理巖是由石灰巖、白云質石灰巖、白云石等碳酸鹽巖經區域變質和接觸變質作用形成的,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組成,因產于大理而得名。
一般大理石含有少量其他變質礦物,屬于碳酸鹽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占50%以上。由于雜質不同(硅質、泥質、碳質、鐵質、火山碎屑物質等。)在原巖中,以及變質作用的溫度、壓力和含水量的差異,伴生礦物也不同。比如:
在純碳酸鹽巖形成的大理巖中,方解石和白云石占90%以上,有時還含有少量石墨、白云母、磁鐵礦、黃鐵礦等。方解石在低溫高壓下可以轉化為書寫石。
由硅質碳酸鹽巖形成的大理巖可能含有滑石、透閃石、陽起石、應時等。在中低溫下,透輝石、斜方輝石、鎂橄欖石、硅灰石、方鎂石等。在中高溫下,顆粒硬硅鈣石、蒙脫石、菱鎂礦等。會在高溫和低壓下出現。
由泥質碳酸鹽巖形成的大理巖可能含有蛇紋石、綠泥石、綠簾石、黝簾石、浮山石、黑云母、酸性斜長石、微斜長石等。在中高溫下,紅柱石、鐵鋁榴石、軟錳礦、金云母、尖晶石、磷灰石、中基性斜長石、正長石等。
大理石一般具有典型的粒狀晶體結構,顆粒大小不同。巖石中的方解石和白云石顆粒形成緊密的鑲嵌結構。在一些區域變質作用形成的大理石中,由于方解石光軸的定向排列,大理石的透光率很強,有的大理石透光率達2厘米,是極好的雕刻材料。大理石多為塊狀結構,也有許多帶條紋、條紋、斑塊或斑點的結構。加工后成為不同顏色和圖案的裝飾建材。
大理石一般為純白色,漢白玉一般稱為漢白玉。其中有些具有各種美麗的顏色和花紋,如淺灰色、淺紅色、淺黃色、綠色、棕色和黑色,因為大理石含有少量的有色礦物和雜質,如含錳方解石的大理石為粉紅色,含石墨的大理石為灰色,蛇紋石為黃綠色,綠泥石、陽起石和透輝石為綠色,金云母和軟骨石為黃色,石榴石和鈣鋁石榴石為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