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前景?
人工智能發(fā)展趨勢?要真正理解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支撐人工智能發(fā)展的核心技術是什么。答案很簡單。
第一是算法,第二是算力,第三是數據,第四是網絡。很容易弄清楚這些主要制約因素的發(fā)展狀況和趨勢。
算法方面,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機器學習近年來有了實質性的突破,新算法據說用之不竭,未來可期!
在計算能力方面,隨著gpu和云存儲技術的快速發(fā)展,Moore美國的法律已經被打破,道路是光明的。
網絡方面,5g未來的必然趨勢越來越清晰,沒有太大問題。
那真的沒問題嗎?葉飛
問題出現在名為人工智能滋養(yǎng)的數據上。問題出在哪里?
目前數據收集沒有問題。
問題在于數據預處理、數據質量、數據一致性、處理效率,尤其是與工業(yè)機理密切相關的數據預處理。為什么,既懂行業(yè)又懂數據科學的人太少,積累的機制和經驗太少,這是人工智能最大的發(fā)展。大瓶頸!!!!
二維碼的容量有多大?
二維碼有很多種。而我們平時看到的,99%以上,都是二維碼。像掃碼,100%指的是QR二維碼。
所以讓我們我們先討論二維碼。
二維碼有大有小,但不能無限。規(guī)格只有40種,從21×21到177×177。下圖是最小和最大的例子。
QR碼可以表示成不同類型。比如純數字(0到9),字母(字母數字和少數標點,其實就是網址),日文(誰讓QR是日發(fā)明的呢),中文,二進制,等等。
二維碼最多只能代表7089個純數字,或者4276個字母(形似一個網站的字符數),或者2953字節(jié)的二進制(相比之下只有2.9KB)。而日語和漢語最多不在列。可見量很少!你知道,一張照片一部電影至少要幾十KB,一首MP3歌曲大概4MB。而且二維碼不到5KB!
It都是二維碼。它是應用最廣泛的二維碼,但不是唯一的。那么,自然要關心,如果選擇其他二維碼,最多能表達多少內容?
這個目前沒有明確的答案。因為任何人都可以發(fā)明二維碼規(guī)范(包括你我),據說有幾TB的理論支撐,相當于幾個普通硬盤。
然而,理論只是理論。其實很難做到。因為掃碼二維碼需要攝像頭或者掃描儀。簡單,拿手機就行。手機攝像頭分辨率最高,比如800萬像素,1200像素等等。800萬像素的手機最多只能識別80。00,000分。它最多代表800萬二進制位,也就是100萬字節(jié)(一個字節(jié)等于8位),基本等于100萬字節(jié),也就是1MB。可憐的小家伙!
而且,上面的討論只是最理想的情況。800萬像素不可能只掃描800萬個點(方塊)。而二維碼的核心技術是糾錯機制或容錯機制。這種機制必須允許內容冗余,以便在出錯時可以恢復。冗余手段1M位的內容要用1M以上的正方形來表示。絕對沒有一一對應的關系。
它不如果你不在乎。;Idon'我不理解上面這段話。讓讓我們以理想極限和極限為例。順便普及一下知識。分辨率是可以識別的最大像素。比如手機攝像頭拍的照片是4000×3000像素,相當于1200萬像素,也就是12米左右。在…之中1M1024K,1K1024.如果用一個像素來掃描二維碼,理想的極限是一個正方形,也就是二進制位。八位等于一個字節(jié)。所以12m像素的極限(12M像素)可以掃描出1.5MB的內容。像什么屏幕分辨率都一樣。。比如1024×768。你也可以自己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