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電話屬于什么交換網絡?
IP屬于分組交換網絡。它是很多很多年以前的必然產物。由于最開始時使用機撥打長途,費用是非常昂貴的(尤其是撥打國際長途,一分鐘就需要好幾元錢),故后來發展成為IP通訊。即:通訊雙方在各自的電腦上安裝一個IPhone通訊軟件,通過IPhone軟件實現撥號功能,即可以達到雙方通訊的目的,同時費用已經達到了相當便宜的程度。
不過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多媒體網絡通信軟件的豐富(例如:軟件、FaceTime等),它們不僅可以傳輸文字信息,更能夠非常快速地傳輸音頻、視頻等多種信息,現在IPhone軟件也早已被淘汰了。
華為和高通誰的5G技術更好一點?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其實就5G而言,也沒有什么高通的5G,也沒有什么華為的5G。
現在我們說的5G,都是特指的3GPP的5GNR。5G是第五代移動通信制式,現在就全球范圍來看,主要是兩個協會在制定5G的標準。其中一個是3GPP,另外一個是IEEE。不過就移動通信這塊,IEEE是完全不是3GPP的對手的。全球的移動通信網絡,基本都是基于3GPP的框架的。移動通信也是傳統通信業最后的自留地了,這塊計算機行業想要侵入,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的。
現在全球部署的5G網絡,基本都是基于3GPP框架下的5GNR標準。美國還有一部分基于北美5GTF的網絡,不過正在轉化成支持3GPP5GNR的網絡。
3GPP是一個全球性的專利組織,也是全球最大的專利組織之一。
在3GPP框架下,全部的企業都想把更多的標準塞進3GPP的5GNR標準之中,不過就這塊,華為的專利數量要超過高通。2018年年底統計的5GNR標準必要專利之中,華為的專利占比遠超過高通,位列第一。
就5GNR標準必要專利這塊,高通和華為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也基本上是沒有希望翻盤了。
對于高通而言,最大的問題是它在3G時代的高通稅,讓整個通信業都不堪重負了,這使得高通在3G之外的移動通信制式里,很難再次占據比較高的份額。
其實和4G時代相比,高通在5GNR里還是不錯的,要知道LTE的核心就是去高通化,高通在4G里基本上是被邊緣化的。
和華為相比,其實高通對于5G的國際部署更著急一些,因為它的3G標準已經開始過期了。
暫時來看,就基帶這塊,高通要落后于華為。高通有兩款5G基帶,分別是第一代的X50,和第二代將要推出的X55。
而華為其實也有兩款基帶,分別是第一代的巴龍5G01,和第二代的巴龍5000。
這是當年的巴龍5G01,華為的5GCPE就是使用的5G01,現在的5GCPEPro已經搭載的巴龍5000了。
目前第一代的高通X50只支持NSA,而且只支持5G,不兼容2/3/4G,這個注定是一個過渡產品了,未來的5G基帶之爭會在高通的X55和華為的巴龍5000(或者是下一代的基帶)之間展開。
5G組網華為是可以提供端到端的5G解決方案的通信制造業企業。5G組網分為5G接入網(5G基站)、5G承載網(光傳輸、路由器、微波等)、5G核心網,5G終端等方面。華為是目前唯一可以端到端的提供這種解決方案的通信企業。
而高通可以提供的服務主要是基于終端的。
總而言之,華為和高通的5G,現在都基于3GPP框架的5GNR。就5GNR這塊,整體相比,華為比較占優勢。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